沒有混過職場,沒有經歷過婚姻,也沒服務過社會,容易以井觀天。對,我說的就是陳沂。
鼓勵經濟獨立本身沒有錯,但是像陳沂這種人她的鼓勵起手式是先批評別人的選擇,再歧視貧窮和階級。
職場上,適婚適孕的女性勞工遇到的刁難屢見不鮮。更別提南部勞工了,勞基法常是擺設。其實這個,我在紐約也常看到。資方說著一口好性平,但是誰不知道大家內心都在挫,該如何安置懷孕中、剛生產的女性職員又不會讓公司太虧錢,是每個資方能想不能說的算盤。
我們會用同樣的心情看待男性勞工嗎?極少。這就是生理差距。現如今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已逐漸受到重視,但是這僅限於個別產業。勞動力密集、時間無法彈性的工作,很難成為懷孕中、家有幼兒的女性勞工首選。可她們又沒有其它技能,現在還要被其他女性追殺。
網絡上一堆喳喳呼呼喊著女人要經濟獨立的路人,細看多數都是有學歷、有技能、有後援系統的。他們將自己的經濟獨立稱之為「這是我通過努力獲得的。 」得了吧,你就是命好。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幸運。
做過家訪妳就會知道,很多人的居住環境要能做到好好讀書,很難;很多人的貌似懶惰和自我放棄,是源自於傷口潰爛一直沒有機會痊癒。
在要求他們經濟獨立之前,應先協助他們補好黑洞。有些女孩會說「我也是這麼走過來的啊,我靠努力工作撐下來了!」可是此人卻不去思量她身心靈健康身強體壯,甚至外貌姣好。妳脫貧,成功率高。
在癒合的過程中,有些人他就是邁不過去那個坎,於是心生病了、漏了氣熄了燈。
我不想提倡女性經濟獨立,因為我知道我是幸運的那個,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。去期待她們經濟獨立,前提是我們都要一樣。可我們明明不一樣,際遇、出身、容貌、天賦。
我除了靠老公吃香喝辣,存錢蠻容易的。我大可以拿著我的小金山去嘲笑弱勢,你看看我投資股票眼光多好,請你加油。但這很惡劣,極其惡劣。這些是我努力的成果嗎?不是。我年輕時沒有投資理財概念,是因為我的四周圍沒有人教,他們自己都不會。今天有很多經濟無法獨立的女性(還有男性),他們正是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。
能力,不是理所當然,是一層層運氣的堆砌。既然我是那個幸運兒,我該做的不是去逼迫弱勢「妳給我獨立啊」。是加入社工團隊,去接住她們。
她們如果可以獨立,還用妳講?精障者、體弱者、還有實際狀況不允許的(家有病童、老人、軍眷等等),跟他們談經濟獨立,只有施壓效果,弄得不好就爆掉。還有那種整天生活在負面環境裡的女性,她們長期累積的陰影會體現在求職上。這些是幸運的孩子不需去面對的。
我提倡:利用各種資源,活下去、活得好。妳若能力有限、心靈不夠強大,勇敢說出來,我們一起幫妳。